企业家犯罪罪名统计与分析
来源:上海大律师网 作者:admin 时间:2019-01-03 10:47:57
如果要预防企业家走向犯罪道路,就必须首先搞清楚企业家最容易触犯刑法哪些罪名,犯什么罪,从而才可以对企业家犯罪的行为有着比较清楚的认识,也才可以找出预防企业家走向犯罪的方法。
为此,笔者对业经法院判决或者检察院已经明确罪名提出起诉的87位触犯法律的国企企业家和122位触犯法律的民营企业家所触犯的刑法罪名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其中87位国企企业家共计触犯刑法获得178项罪名,正好人均2项罪名多一点;122名民营企业家共计触犯刑法获得超过303项罪名,正好人均2.48项罪名。
国企企业家和民营企业家具体各项罪名的情况统计如下:
国企企业家犯罪罪名统计表(表六)
序号 罪名 数量 所占比例
1 受贿罪 51 28.65%
2 贪污罪 39 21.91%
3 挪用公款罪 27 15.17%
4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10 5.62%
5 私分国有资产罪 5 2.81%
6 行贿罪 5 2.81%
7 滥用职权罪 4 2.25%
8 国有公司人员失职罪 3 1.69%
9 各种诈骗罪 3 1.69%
10 偷税罪 3 1.69%
11 非法经营罪 3 1.69%
12 隐瞒境外存款罪 2 1.12%
13 内幕交易罪 2 1.12%
14 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罪 2 1.12%
15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2 1.12%
16 玩忽职守罪 1 0.56%
17 非法持有枪支罪 1 0.56%
18 其他类 15 8.43%
合计
178 100%
民营企业家犯罪罪名统计表(表七)
序号 罪名 数量 所占比例
1 各种诈骗罪 44 14.52%
2 各种行贿罪 29 9.57%
3 故意杀人罪 20 6.60%
4 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18 5.94%
5 故意伤害罪 16 5.28%
6 偷税罪、虚开发票罪 16 5.28%
7 虚报注册资本罪、虚假出资罪、抽逃出资罪 14 4.62%
8 涉枪支、弹药相关罪名 12 3.96%
9 挪用资金罪 12 3.96%
10 职务侵占罪 10 3.30%
11 寻衅滋事罪 8 2.64%
12 非法经营罪 6 1.98%
13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6 1.98%
14 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 5 1.65%
15 组织卖淫罪 5 1.65%
16 非法拘禁罪 5 1.65%
17 走私罪 5 1.65%
18 窝藏罪、包庇罪 5 1.65%
19 赌博罪 4 1.32%
20 妨害公务罪 4 1.32%
21 妨害作证罪 3 0.99%
22 抢劫罪 3 0.99%
23 制造、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罪 3 0.99%
24 不披露、违规披露总要信息罪 2 0.66%
25 其他类 48 15.84%
合计
303 100%
从表六的统计数据来看,国企企业家犯罪所触犯的罪名,主要是经济类犯罪,涉及暴力犯罪或者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则很少。而经济类犯罪又主要集中在受贿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私分国有资产罪等5个罪名上。这五个罪名占到所有罪名74%以上的比例,说明国企企业家所触犯刑的法罪名集中度相当高。从而也说明,国企企业家只要严格要求自己,对受贿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私分国有资产罪这5个罪名及其犯罪行为有着清楚的认识,并时刻防范发生这5个罪名的犯罪行为,那么国企企业家的犯罪现象必将大为减少。国家有关部门预防国企企业家犯罪,也应重点预防以上5个罪名的犯罪。
国企企业家作为受国家指派或者委托从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工作人员,具有公职身份,所以他们所犯经济犯罪,也都属于腐败犯罪的范畴。这些犯罪行为,自然也在反腐败的范围之列。这是国企企业家有别于民营企业家在犯罪性质上的一大特征。
从表七的统计数据来看,民营企业家犯罪的罪名则明显要比国企企业家犯罪的罪名要复杂得多。其中排名首位的是各种形式的诈骗犯罪,包括诈骗罪、合同诈骗罪、贷款诈骗罪、集资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保险诈骗罪等。这说明民营企业家最忌讳的应该是“诈骗”。无论以何种手段行骗,都可能给民营企业家带来牢狱之灾。排名第二的是各种形式的行贿罪,包括行贿罪、单位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对企业人员行贿罪等。这一事实说明,民营企业家“以钱开道”寻求官商勾结或者通过收买他人谋求经济利益,存在着巨大的法律风险。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但稍有不慎则会“赔了夫人又折兵”,最终使自己“人财两空”。
从表七还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家的犯罪行为中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暴力犯罪相当突出。其中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寻衅滋事、非法拘禁等犯罪罪名合计共52例,占全部罪名的17%以上。如果再加上组织、领导给社会性质组织罪的18例,则合计占到全部罪名的19.8%的比例。
如果要预防企业家走向犯罪道路,就必须首先搞清楚企业家最容易触犯刑法哪些罪名,犯什么罪,从而才可以对企业家犯罪的行为有着比较清楚的认识,也才可以找出预防企业家走向犯罪的方法。
为此,笔者对业经法院判决或者检察院已经明确罪名提出起诉的87位触犯法律的国企企业家和122位触犯法律的民营企业家所触犯的刑法罪名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其中87位国企企业家共计触犯刑法获得178项罪名,正好人均2项罪名多一点;122名民营企业家共计触犯刑法获得超过303项罪名,正好人均2.48项罪名。
国企企业家和民营企业家具体各项罪名的情况统计如下:
国企企业家犯罪罪名统计表(表六)
序号 罪名 数量 所占比例
1 受贿罪 51 28.65%
2 贪污罪 39 21.91%
3 挪用公款罪 27 15.17%
4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10 5.62%
5 私分国有资产罪 5 2.81%
6 行贿罪 5 2.81%
7 滥用职权罪 4 2.25%
8 国有公司人员失职罪 3 1.69%
9 各种诈骗罪 3 1.69%
10 偷税罪 3 1.69%
11 非法经营罪 3 1.69%
12 隐瞒境外存款罪 2 1.12%
13 内幕交易罪 2 1.12%
14 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罪 2 1.12%
15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2 1.12%
16 玩忽职守罪 1 0.56%
17 非法持有枪支罪 1 0.56%
18 其他类 15 8.43%
合计
178 100%
民营企业家犯罪罪名统计表(表七)
序号 罪名 数量 所占比例
1 各种诈骗罪 44 14.52%
2 各种行贿罪 29 9.57%
3 故意杀人罪 20 6.60%
4 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18 5.94%
5 故意伤害罪 16 5.28%
6 偷税罪、虚开发票罪 16 5.28%
7 虚报注册资本罪、虚假出资罪、抽逃出资罪 14 4.62%
8 涉枪支、弹药相关罪名 12 3.96%
9 挪用资金罪 12 3.96%
10 职务侵占罪 10 3.30%
11 寻衅滋事罪 8 2.64%
12 非法经营罪 6 1.98%
13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6 1.98%
14 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 5 1.65%
15 组织卖淫罪 5 1.65%
16 非法拘禁罪 5 1.65%
17 走私罪 5 1.65%
18 窝藏罪、包庇罪 5 1.65%
19 赌博罪 4 1.32%
20 妨害公务罪 4 1.32%
21 妨害作证罪 3 0.99%
22 抢劫罪 3 0.99%
23 制造、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罪 3 0.99%
24 不披露、违规披露总要信息罪 2 0.66%
25 其他类 48 15.84%
合计
303 100%
从表六的统计数据来看,国企企业家犯罪所触犯的罪名,主要是经济类犯罪,涉及暴力犯罪或者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则很少。而经济类犯罪又主要集中在受贿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私分国有资产罪等5个罪名上。这五个罪名占到所有罪名74%以上的比例,说明国企企业家所触犯刑的法罪名集中度相当高。从而也说明,国企企业家只要严格要求自己,对受贿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私分国有资产罪这5个罪名及其犯罪行为有着清楚的认识,并时刻防范发生这5个罪名的犯罪行为,那么国企企业家的犯罪现象必将大为减少。国家有关部门预防国企企业家犯罪,也应重点预防以上5个罪名的犯罪。
国企企业家作为受国家指派或者委托从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工作人员,具有公职身份,所以他们所犯经济犯罪,也都属于腐败犯罪的范畴。这些犯罪行为,自然也在反腐败的范围之列。这是国企企业家有别于民营企业家在犯罪性质上的一大特征。
从表七的统计数据来看,民营企业家犯罪的罪名则明显要比国企企业家犯罪的罪名要复杂得多。其中排名首位的是各种形式的诈骗犯罪,包括诈骗罪、合同诈骗罪、贷款诈骗罪、集资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保险诈骗罪等。这说明民营企业家最忌讳的应该是“诈骗”。无论以何种手段行骗,都可能给民营企业家带来牢狱之灾。排名第二的是各种形式的行贿罪,包括行贿罪、单位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对企业人员行贿罪等。这一事实说明,民营企业家“以钱开道”寻求官商勾结或者通过收买他人谋求经济利益,存在着巨大的法律风险。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但稍有不慎则会“赔了夫人又折兵”,最终使自己“人财两空”。
从表七还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家的犯罪行为中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暴力犯罪相当突出。其中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寻衅滋事、非法拘禁等犯罪罪名合计共52例,占全部罪名的17%以上。如果再加上组织、领导给社会性质组织罪的18例,则合计占到全部罪名的19.8%的比例。
上一篇:最后一页